经常被问及域名相关的问题,续断简单梳理了一下,总结了四个问题,分别是实名认证,域名解析,域名备案和域名接入备案。解释可能不够准确但大致不差,希望能达到解惑的目的。
购买域名时不允许匿名,域名服务商会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资料查验。购买域名的实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用户一般会查验身份证号,身份证复印件,人脸识别等。单位用户会要求提交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营业执照复印件副本扫描件,小额打款确认等。不同域名服务商要求不同,但匿名购买域名基本没有可能。实名认证也会有购买资格审查环节,根据法律规定或法院判决,购买实体可能被剥夺购买资格。
在大多数人的工作场景中,域名总是和网站一起出现,潜意识里容易把域名和网站建立起一种必然的联系。提到域名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说的是一个网站。其实域名不必然是一个网站。在当前的技术框架下,域名对应的是一台设备或一个IP,网站只是设备提供的众多服务中的一种而已。它可能是应用最广泛的,但绝不是域名的唯一用武之地。mstsc,SSH,网上邻居等等,非常多的应用支持使用域名。
域名解析和域名备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域名解析是一个技术问题,域名备案是一个行政管理问题。在你成功从域名服务商处获得一个域名之后,理论上说你可以不受约束地设置域名解析,这个过程是将域名对应到某个IP地址的过程,一般不涉及法律问题。然而,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这种纯技术的问题也正在受到侵犯。这个具体要看域名服务商执行的尺度。
当你希望通过域名对外提供网站服务时,就会面临一个众所周知的监管问题——域名备案。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只有提供网站服务时域名才需要备案。不幸的是,大多数人获得域名的目的也恰恰是为了提供网站服务。监管机构并不是通过约束域名的直接持有者来达到监管目的。它主要通过约束以下两类实体:
IDC机房,云主机提供商等等就是这类实体。它们用技术手段检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主机是否正在对外提供网站服务,使用域名是否备案。如果没有备案它们会拦截访问给出提示。无论主机是租用的还是客户托管的,IDC机房,混合云提供商都有这样的管理职责,事实上如果主机提供商在这个环节出现纰漏,他们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是中国大陆法律的要求,根据属地管辖原则,主机在境外内不必遵守中国法律,而主机在境内的,无论是国外的公司还是国内的公司,都必须备案。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你不想备案就只能租一台境外主机的主要原因。
使用自己的主机,主机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家里是不是就可以规避监管呢?当然不能,电信运营商也有同样的职责。他们的手段往往更简单粗暴,会直接封端口封协议,让用户无法对外提供任何web服务。只有当用户提出申请时他们才可能开放。
花了很大的力气,等了好长时间,域名终于完成备案。此时你可能会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随便用了,等等,绝不是“随便用”。以腾讯云为例,在腾讯云完成备案的域名只能使用腾讯云的主机提供网站服务。如果你刚好在阿里云有一台主机,想把网站建在阿里云,那么对不起,你需要在阿里云进行“域名接入备案”的流程。简单点说就是把在别的服务商处备案的域名再备案一次。流程跟普通域名备案是一样的,一样要求实名认证,幕布拍照,然后是等待6-20天。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你的网站在备案审核期间一定是能访问的,且要悬挂备案号加工信部的链接。这意味着,在刚刚提到的例子中,你必须在腾讯云把网站建起来才行。